自古以来,膏方都是女性养颜的秘诀。《全唐诗》中有一段对杨贵妃美肤奥妙的描述,说的就是杨贵妃暗自用阿胶膏方来养颜固宠:
铅华洗尽依丰盈,
雨落荷叶珠难停。
暗服阿胶不肯道,
却说生来为君容。
其实,女性服膏方除了可养颜外,还能补虚疗疾。近年来,上海各大中医妇科流派、中医妇科名家在以膏方调治各类妇科疾病和中医女科的养生保健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海派女科膏方”已成为中医膏方领域一个独特的优势品类。
女性有自身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经、孕、产、乳”,病理状态下即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及其他杂病。妇科膏方较之内科有自己的特殊性,临证需遵循女性的生理病理特点。同时妇科病复杂多变,前人有“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之说,需要专科医生详察病情,诊断明确、病证结合、斟酌用药,方能奏效。
在各种疾病中,膏方调养尤其对月经病、不孕症、盆腔炎、更年期综合征、习惯性流产、产后病等最为擅长。
月经病 :关键在于一个“调”
30岁出头的李女士在事业单位工作,平时月经就不大好,老是提前或者延后,而且痛经也蛮严重,有时候痛起来冷汗都要出很多。单位有个女同事以前和她的情况差不多,去年服用膏方调理以后,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月经基本都正常了,于是,许小姐也想着来开膏方调理一下。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亏损或气滞血淤导致不能顺畅行经。中医采用的膏方,除了具有治疗作用外,更关键的还在于一个“调”字。即结合膏方的特点,根据个人的具体症状,从调节女性内分泌入手,令气血通畅,使精血滋养全身,由内而外地全面调理。
专家指出,调经治法,重在补肾、疏肝、健脾,调理气血、冲任。肾为先天之本,“经水出诸肾”,月经的产生和调节以肾为主导,调经亦以补肾为重要治法。补肾以填补精血、补益肾气为主,使阴生阳长,阴平阳秘,精血俱旺。肝主疏泄,易被情志所伤,疏肝之法,重在理气开郁,通调气机,佐以养血柔肝。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而健脾之法,在于升阳、健运养血。
不孕症:补虚扶正 调经种子
膏方治疗作用广泛而全面。对于先天或后天不足导致冲任、胞络发育不良或功能失调导致不孕或因感受外邪、久病失血、房事失节等损伤正气,而致的气血虚弱、脏腑功能衰弱所引起的不孕症,起到了补虚扶正,调和阴阳,养精种子之效。对于感受寒、湿、热邪,邪壅经络,瘀阻脉络,而致的邪实壅盛或因实致虚、虚实夹杂之不孕症,起到了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调和气血,调经种子之功。
不孕症的发病因素种类繁多,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故运用膏方治疗时,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纠偏去病,整体调理。
慢性盆腔炎 :扶正与祛邪并重
慢性盆腔炎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
盆腔炎症多由湿热实证引起,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故证情多为虚实夹杂。运用膏方治疗慢性盆腔炎肝肾亏损、湿热瘀滞证、正虚复感湿热、冲任受损证疗效显著。治疗应以扶正与祛邪并重,气血同补,病邪自去,肝肾充足,则可痊愈。
更年期综合征 :膏方滋补 平调阴阳
《女科百问》云:“七七则卦数以终。终则经水绝止。”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绝经前后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主要以潮热汗出、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为主要表现。、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病机多为肝肾阴虚,阴阳失衡,用膏方滋补,平调阴阳,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方药如山茱萸、熟地、杞子、女贞子、龟甲等益肾填精;巴戟天、仙灵脾、鹿角偏温肾助阳;心肾不交者予黄芩、山栀泻火,白芍、阿胶交通心肾。合理用药,以达平衡阴阳之功,以助妇人安度围绝经期。
习惯性流产 :膏方尤擅保胎防漏
在妊娠病中,膏方尤善治滑胎,即西医之习惯性流产。中医学认为,肾藏精而为气血之始,是生殖之根;脾主健运而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滑胎之病因,主要是由于内外因素导致人体气血亏虚,肾气不固,内热伤胎,治疗以补虚论治,尤以肾为核心。
其治疗的步骤,强调妇女未孕前的预防性治疗和怀孕后辨证论治相结合。总之,在补肾为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孕妇的体质,或温肾健脾,或疏调气血,对滑胎的保胎防漏有很好的效果。
产后病 :调理不能一味补虚
妇女产后,气血大亏,又要哺乳,而乳汁亦为血所化生,因此产后运用膏方调理尤为适合。《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
因此产后膏方调理不能一味补虚,要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辨证论治。若产后多虚者其治疗应以大补气血为主,用药须防滞邪、助邪之弊;,然又须佐以养血,使邪祛而正不伤。膏方选药时必须顾护气血。遵从开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勿过于温燥,清热勿过于苦寒。同时谨记产后三禁:禁峻下、禁通利小便、禁大汗。
延伸阅读:
中国中医妇科四大流派有北京.肖氏妇科,上海.朱氏妇科,杭州.何氏妇科,广州.罗氏妇科。本文对这四大流派进行简介。
【北京.肖氏妇科】
肖承棕教授
肖承棕教授是北京肖氏妇科第三代传人,其祖父肖龙友先生列北京四大名医之首,为前清拔贡,精通文史,医文并茂,一生精研中医书籍,肖龙友为医,既无家传又无师承,只是读诸子百家受到启发,但他悟性极高,一八九二年,肖龙友才二十二岁,四川霍乱流行,成都每天死八千人,街头一片凄惨,棺木售之一空,很多医生惧怕传染不敢医治,肖龙友不顾危险,用中草药进行救治,使很多病人转危为安,于是声誉雀起;以后肖龙友进入仕途虽在官守,从未间断研究医学,在公馀之暇以医问世,所以主管卫生机关多聘请他做考官并因而取得医师资格,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患病,不能饮咽,请肖龙友看诊,他诊后断病根在肝,很多人苦求他予以处方,肖龙友认为已病入膏肓,非汤药所能奏功,故坚决不与方药,后经解剖证实孙中山先生所患系肝癌,当时此事轰动了社会,肖龙友的医名进一步流传。
直到一九二八年,民国政府南迁后,肖龙友毅然弃官行医,正式开业,此时已五十八岁,肖龙友开创了中医进入西医院用中药治病的先例,当时德国医院(现北京医院之前身)之德国医师狄博尔,经常约他会诊,所诊之病多是脑炎、黑热病、糖尿病、噎嗝病等疑难杂症,肖龙友不畏艰难,悉心予治,并常单味中药而愈,医术令人折服;他与名中医孔伯华先生共同创办北京国医学院,,后来国家参照他的提案,设立全国最早的四所中医学院,,肖龙友治妇科疾患,注重育阴培本,勿妄加攻伐,特别注意妇人病鬱,调畅其情志,舒其鬱结,药中肯綮、如鼓应桴。
肖氏妇科第三代传人肖承棕教授是肖龙友先生的嫡孙女,是当前中医妇科领域的泰斗,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肖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职,,肖承棕教授自幼受祖父影响得其真传,在妇科方面造诣很深,她组方用药严谨精良,重视标本兼治,特别擅长妇科疑难杂证,治疗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达到较高水准,目前国家的中成药肌瘤内消丸、安宫止血丸、囊肿消都是以她的配方而成。
【上海.朱氏妇科】
朱南荪教授
上海北京西路长沙路口,有一所“南山小筑”,它的主人便是朱氏妇科创始人、朱南荪教授的祖父朱南山先生,朱南山家贫好学,拜南通儒医沉锡麟为师,1916年应旅沪同乡会之邀来沪行医,因其辨证确切、用药富有魄力,往往一帖见效,人称“朱一帖”,成为上海滩上的名医。1933年另辟诊所,每日诊治量达200至300号,朱南山擅长妇科,以治妇科杂病及不孕症著称、他拟定的《妇科十问口诀》为奠定了朱氏妇科的基础;朱小南为南山先生长子,18岁即随父临诊,得父亲授;临诊用药内外兼治,不拘一格,善治崩漏、痛经、不孕等症,曾任上海新中国医学院院长。朱南荪教授是朱小南先生长女,1942年毕业于新中国医学院,她继承和弘扬祖业,随父襄诊,在朱氏两代名医的薰陶与教诲下,秉承家学,博採众长,总结丰富了朱氏妇科体系,被誉为朱氏“三代一传人”,终成一代妇科大家。
朱南荪教授曾任中国中医妇科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兼妇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等职,1991年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经历六十载杏林生涯,朱南孙教授今已耄耋高龄,医术炉火纯青,2003年初成立“朱南荪名中医工作室”,言传身教、临诊示范,系统传授朱氏妇科之学,培养其学术继承人,撰写《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朱南孙卷》、《海派中医妇科膏方选》、《海派名老中医养生之道》《名中医》等二十多本著作。
【杭州.何氏妇科】
何嘉琳教授
杭州何氏妇科始于晚清,迄今已传四代,历经150多年。创始人何九香曾师从清代名医钱宝灿,何氏第二代何稚香载誉沪杭,何氏第三代传人何子淮,幼承家训,13岁起即侍诊于其父左右,并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从医60馀年,学研俱丰,在临床、教学发表30馀篇医学论文,并被收录在《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编著《何子淮女科经验集》《各家女科述评》等专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名中医。其弟何少山尽得家传,博採众长,勇于创新,对妇科血崩症沿用已久的养阴益气止崩法提出了“温阳止崩”的观点,震动了中医界,发表的《温阳止崩》等20多篇论文成为当代中医妇科的重要文献,经过二人努力,何氏医术达到高峰并在国内医学界树有相当地位,仁名远扬海内外,并成为中医妇科一支重要的学术流派,何少山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名中医。
何氏第四代传人代表人物何嘉琳,现任全国中医妇科重点学科带头人、世界中医联合会妇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为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何嘉琳教授继承发扬何氏妇科,何氏妇科以良好的疗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病人,年门诊量10万人次以上年出院病人1000人次以上,使之成为全国病人最多最有影响的妇科专科,何嘉琳教授1998年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2003年何嘉琳评为全国第三批国家名中医,何氏一家二代三个国家级名中医在全国是绝无仅有。
【广州.罗氏妇科】
罗颂平教授
罗元恺是罗氏妇科的代表人物,广东省南海市西樵人,父亲罗棣华晚清行医于南海等地,罗元恺幼承庭训,随父侍诊,1935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77年成为国内第一批中医教授,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副校长、,全国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名中医、,创制的补肾安胎的“滋肾育胎丸”,;论著《肾气、天癸、冲任的探讨和与妇科的关系》在中医妇科界影响很大,他治学严谨,笔耕不辍,著有《罗元恺医著选》、主编《中医妇科学》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分册》等,罗元恺以自身的成就带动了广东中医妇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培育了一批硕士、博士,造就了第二、三代学科带头人,他的学术成就和医术在东南亚、欧美地区有较大的影响,他的生平和成就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和美国《国际名人辞典》。
女儿罗颂平是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为著名中医妇科学家,曾在美国芝加哥医学院、耶鲁大学做学术研究,并到全世界各地讲学,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专案多项,主编《罗元恺女科述要》、《中西医结合生殖免疫学与内分泌学》
扫描加入膏方交流群,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通资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行业病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