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妇科疾病有很多,例如:阴道炎、外阴痒、卵巢功能低下,这些常见的疾病都直接影响着女性一生的健康,找到正确的治疗方式,我们才能够治疗痊愈。
艾灸治疗妇科疾病很是适合,很多种妇科疾病导致的原因都是因为寒湿、血虚而引起,这是因为体内的血液循环不畅,这才会导致滞血等。经络如果不通畅,那么堆积在体内的杂物也就会越来越多,要想完全之余,那么就要从根源上来治疗这种疾病。
那么治本的治疗方式,那就是利用艾灸把身体内的病邪给去除。西医中最快捷的治疗方式,大家马上就能够想到手术,但是因为手术会伤元气,所以很多女性出现情况更加严重。
艾灸治疗妇科病方法如下:
1.艾灸治疗宫颈炎 选穴: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
方法: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温热舒服的感觉,每次选5-6个穴位灸20~30分钟,七天一疗程,休息一天,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3个疗程。
2、艾灸治疗治盆腔炎 选穴:三阴交、阿是穴。
方法: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每次灸20~30分钟,七天一疗程,休息一两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灸1~2个疗程。除了灸三阴交穴,也可灸腹部压痛点。
3、艾灸治疗月经不调 选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方法:一般采取温和灸的方法,每个穴位灸15到20分钟,每天1次。为增强治疗效果,也可以采取隔姜灸的方法,在穴位处放上生姜片,大约一分硬币的厚度,用针扎几个眼,然后将艾炷揉成豆粒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一个穴位7到10壮,每天灸1次。
4、艾灸治疗不孕症 选穴:关元、神阙、中级、子宫、归来、八髎穴和三阴交。
方法:治疗时,病人首先选取仰卧位,点燃艾条,在距离穴位约2公分的空中熏烤以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然后改俯卧位,同法灸治背面的八髎穴。每天进行一次。也可配艾灸器使用,比较安全方便。
1.宫颈炎艾灸穴位: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和八髎穴。
关元:当脐中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
2.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3.归来穴: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4.三阴交: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5.八髎穴:位置: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月经不调的艾灸疗法:
1、血虚型月经不调。
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治疗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2、肾虚型月经不调。
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上图有介绍)
3、血寒型月经不调。
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宜温经散寒调经。
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上图有介绍)
4、气郁型月经不调。
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少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治宜行气活血。
艾灸取穴: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白带阴部瘙痒艾灸穴位:带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九功养生经五行灸
是用五种灸相对应的五行,通过五行灸的中药成分作用时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相互协同相互激发。因此达到针对人体的阴阳对应区以及脏腑反射区和穴位全方位的调理。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一种保健养生方法。是人体亚健康最具调理疗效的养生法。
九功五行灸疗的主要作用:
一、温经通脉,散寒驱邪;
二、温补阳气,扶阳固脱;
三、行气活血,散淤散结;
四、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1、水行(黑色)灸:
配方:艾绒、熟地、杜仲、当归、女贞子、菊花、知母、黄柏、狗脊等。
2、火行(红色)灸:
配方:艾绒,党参、丹参、当归、五味子、甘草、地黄、远志等。
3、土行(黄色)灸:
配方:艾绒、炙草、山药、陈皮、九里香、木香、生地、党参、白术等
4、金行(白色)灸:
配方:艾绒、陈皮、瓜蒌、麻黄、五味子、党参、橘红、远志杏仁、桂技等。
5、木行(绿色)灸:
配方:艾绒、白芍、沉香、陈皮、当归、白朮、干姜、川芎、穿心连等。
艾灸能治百病
快收藏吧!!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行业病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