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罐,治疗妇科疾病有奇效!女性必看~

2023-05-10 14:56:27



痛经、腹痛、经行感冒等妇科疾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一直困扰着不少女性朋友的健康。时下,不少女性选择拔火罐来作为减缓疾病的有效手段。那么,看似寻常的拔罐,背后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医学秘密呢!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妇科常用于:经行感冒、原发性痛经(痛经)、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妇人腹痛)等疾病的治疗。


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


玻璃罐、竹罐、陶罐和抽气罐等。


(二)拔罐的方法


1
火罐法


(1)闪火法以持针器或血管钳夹住95%的乙醇棉球,一手持点火工具,一手持罐,罐口朝下,点燃后将火迅速深入罐内旋转一周退出,迅速将罐扣在选定部位。


特别提示:嘱患者保持体位相对固定;保证罐口光滑无破损;拔罐时要防止点燃后乙醇下滴烫伤皮肤;点燃乙醇棉球后,切勿较长时间停留于罐口及罐内,以免将火罐烧热烫伤皮肤。



(2)投火法用乙醇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火罐吸拔在选定部位。


特别提示因罐内有燃烧物质,火球落下易烫伤皮肤,故只适宜身体侧面横拔。


(3)贴棉法用1~2cm大小乙醇棉片,贴在罐内壁的中下段或罐底,点燃后,将火罐迅速吸拔在选定部位上。


特别提示:棉花浸乙醇不宜过多,以免烫伤皮肤。


2
煮罐法


此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沸1~2分钟,用镊子夹住罐底,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所用药液,可根据病情决定。


3
抽气罐法


将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


(三)拔罐的操作


1.留罐又称坐罐,即拔罐后将火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


适应证:此法适用于临床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


特别提示:在肌肉薄弱处拔罐或吸拔力较强时,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2.走罐又称推罐,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向前后推拉,或做环形旋转运动,如此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红或起痧点为止。


适应证: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外感风寒及较大范围疼痛等。



特别提示:选用口径较大、罐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施术部位应面积宽大、肌肉丰厚,如胸背、腰部、腹部、大腿等。


3.闪罐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又立即取下,如此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适应证:感冒、皮肤麻木、面部病症等。


特别提示:操作手法纯熟,动作轻、快、准;至少选择3个口径相同的火罐轮换使用,以免罐口烧热烫伤皮肤。


(四)起罐方法


起罐时,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轻轻按压,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禁忌证


1.精神过于紧张、醉酒、过饥、过饱、过劳、抽搐不合作者。


2.重度心脏病、呼吸衰竭、皮肤局部溃烂或高度过敏、活动性肺结核、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全身高度浮肿及恶性肿瘤患者。


3.妊娠妇女、月经过多以及有出血性疾病者。


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以及局部有疝疾病(如脐疝、腹壁疝、腹股沟疝等)、静脉曲张、癌肿等。


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宜。


2.拔罐时要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拔罐的吸附力度应视病情而定,身体强壮者力量可稍大,年老体弱者力量应小。


3.在拔罐和留罐过程中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患者如有不适感应立即取罐,严重者可让患者平卧,保暖并饮热水或糖水,还可揉内关、合谷、太阳、足三里等穴。


4.拔罐时应注意防火,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水泡无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适用的常见妇科疾病

(一)经行感冒


【适宜证型】


外感风寒证每至经行期间,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痰稀,头痛身痛。


【穴位】督脉、大椎、风门、肺俞、身柱。


【操作】取背部督脉、大椎、风门、肺俞、身柱,先采用走罐法,再行留罐,留罐时间10~15分钟,可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二)原发性痛经(痛经)


【适宜证型】适用于本病的各种证型。


【穴位】关元俞、次髎、中极、血海。


【操作】先取关元俞、次髎,采用走罐法;再选中极、血海,先采用闪罐法,再行留罐,留罐时间10~15分钟。可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妇人腹痛)


【适宜证型】适用于本病的各种证型。


【穴位】关元俞、次髎、中极、关元、腹部阿是穴。


【操作】先取关元俞、次髎,采用走罐法;再选中极、关元、腹部阿是穴,先采用闪罐法,再行留罐,留罐时间10~15分钟。可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1.感冒-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2.经常性感冒,气管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3.肺气肿,哮喘-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4.胃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5.胃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6.呃逆,胆囊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7.腹痛,结肠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8.便秘-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9.食管炎,泌尿感染-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0.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1.静脉曲张-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2.面神经麻痹,衰弱-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3.头痛,神经炎-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4.偏头痛,枕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5.低热,减肥-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6.干燥,落枕-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7.肩周炎,颈椎病-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8.手碗伤,腰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19.腰痛,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20.腰肩痛,坐骨神经痛-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21.足跟痛,踝关节扭伤-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22.四肢发冷-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23.关节炎,关节增生-拔火罐穴位治疗方法


拔罐后的身体反映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
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
鲜红而颜、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红
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
皮肤微痒——风邪、湿症
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
罐中有水珠者——寒湿重
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
潮红、淡红——虚症
局部很快恢复原样——说明快痊愈


据说很多技师看完这些视频,点钟每月增加了1倍。

不少店长看完这些视频,营业额增加了50%以上。

老板们说,这二维码里的视频,是足疗养生行业最大的财富……

现在你只需要花3秒钟,长按识别点开。

也可点击阅读原文,直达视频中心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即可学习更多干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行业病例交流